陳小春版
梁朝偉版
張衛健版
周星馳版
張一山版韋小寶被指用力太猛乃至浮夸
難看!由張一山主演的新版《鹿鼎記》15日在央視電視劇頻道(CCTV-8)開播后吸引大量關注,被批得“體無完膚”。觀眾在劇中的人物演技、情節推進、臺詞做派以及服化道布景上都找到不少“槽點”。目前該劇豆瓣評分已經跌至2.6分,低于5.6分的黃曉明版《鹿鼎記》(2008年),創下金庸作品改編影視劇的新低。之前一直被看好的“韋小寶”張一山也意外“翻車”了,表演被指用力太猛,乃至浮夸得太不討喜。對此張一山則回應:“千萬不要把我當特好的演員,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?!?/p>
當初外界一致看好張一山
金庸小說《鹿鼎記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,它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,描寫了一個出身于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。根據原著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也甚多,不少一線男演員都主演過韋小寶,包括周星馳、梁朝偉、陳小春、張衛健、黃曉明、韓棟、胡歌等,而更早的版本還有香港著名女演員文雪兒的女版韋小寶。近日播出的最新版本電視劇《鹿鼎記》,則由張一山擔綱主演。
說到張一山,姑且不說他童星時期的作品《家有兒女》,最近幾年的作品《余罪》《春風十里不如你》,表現也被認可。因此,當初張一山出演韋小寶的消息放出去之后,不少人表示,張一山在新生代演員中口碑還不錯,演技也在線,關鍵是張一山以前演過《余罪》角色,正好和韋小寶頗為相似。在外界看來,張一山出演詼諧惹笑、精靈機智的韋小寶應當是最合適的。
活潑角色稍有不慎就油膩
然而該劇播出后,沒有驚喜卻只有驚嚇,不少觀眾感嘆:“之前真心覺得張一山很合適,你是張一山啊,怎么能演成這個樣子?”“他外形挺適合韋小寶,但是演得有點夸張了?!薄爸荒苷f活潑的角色真的不好演,稍有不慎就會顯得油膩?!背艘酝?,不少觀眾吐槽,本來劇情節奏快是好事,但是新版《鹿鼎記》劇情節奏實在太快,很多劇情幾乎沒交代清楚,根本就連接不上,所以一些不熟悉《鹿鼎記》劇情的觀眾,看得就有些摸不著頭腦了:“劇情野馬脫韁似地往前奔,卻漏了好多沒講,比如海公公為啥那副半死不活的樣子,一集了也沒講,看得我一臉蒙?!?/p>
對于外界的各種爭議,張一山回應稱,這版《鹿鼎記》畫風已經往卡通和搞笑上走了,可能表演方式會有些變化,有時會寫意一點,不會那么落地,這都是創作手法,人和事肯定是尊重原著的。劇組希望能給觀眾帶來一些新鮮的東西。但同時他也表示:“千萬不要把我當特好的演員,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?!?/p>
■相關閱讀
《鹿鼎記》:最難拍的“武俠”
作為金庸的最后一部長篇武俠作品,《鹿鼎記》創作于1969年至1972年,金庸一改傳統武俠“大俠仗劍天涯”的寫法,創造了韋小寶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市井無賴形象。他周旋于朝廷、天地會和神龍教等各方勢力之間,靠小聰明而非武藝立足,最終全身而退,抱得美人歸。
金庸想通過《鹿鼎記》顛覆傳統意義上的江湖,諷刺政治和歷史,同時解構自己筆下“俠之大者,為國為民”的立意,頗具現實主義意味。韋小寶作為主角固然奸猾反復,但也有良善仗義的一面,而要讓人物立得住并獲得觀眾的喜愛和認同,就要看主演、導演和編劇的功力。根據原著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甚多,不少一線男演員都演過韋小寶,包括周星馳、梁朝偉、陳小春、張衛健、黃曉明等。
梁朝偉版(1984年):
1977年,香港佳藝電視臺首次把《鹿鼎記》搬上熒屏,當時距離原著連載完畢才過了5年,劇中韋小寶一角由女演員文雪兒反串出演。1984年,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分別播出兩部風格完全不同的電視劇《鹿鼎記》,前者由杜琪峰執導,梁朝偉、劉德華以及劉嘉玲、毛舜筠等一眾明星參演,一開播就成為當年爆款,梁朝偉被金庸贊為“最傳神的小寶”,在眾多影迷眼中無出其右,而劉德華飾演的康熙英明果斷,凸顯帝王之才。
陳小春版(1998年):
對于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觀眾來說,印象最深刻的當屬1998年的陳小春版,這部TVB版《鹿鼎記》目前仍以豆瓣8.8的高分位居各版本之首。
該版在劇情方面基本尊重原著,“雙兒身世”“結局相念”等僅有的幾處改動也合情合理,陳小春為韋小寶原創的口頭禪“鳥生魚湯”和黃霑所作的主題曲《頭頂一片天》更是成為經典,多年后陳小春接受采訪時也坦承:“最喜歡(的角色)還是韋小寶?!?/p>
張衛健版(2000年):
相比之下,2000年的《小寶與康熙》雖然有張衛健、譚耀文、舒淇和朱茵等眾多明星參演,但劇情較原著改動過多,且張衛健的個人表演特點太過突出,在“原著粉”眼中不如1998版。但張衛健版韋小寶那段“涼風有信,秋月無邊,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……”頗具傳播力。
內地在獲得金庸授權后,2008年推出央視版《鹿鼎記》,當時黃曉明飾演的韋小寶被吐槽“太老”“太帥”“不夠古靈精怪”,但如今在張一山版襯托下,口碑反而看漲。此外,內地2014年還拍過韓棟主演的《鹿鼎記》,但未能像張一山版引起關注。
周星馳版(1992年):
相比幾十集的電視劇,電影版《鹿鼎記》因為時長所限,在節奏和劇情上改動較大,但也各有特色。邵氏1983年拍攝的《鹿鼎記》在武術設計和人物塑造上令人印象深刻。而最成功的電影版當屬1992年的《鹿鼎記》和《鹿鼎記2:神龍教》,為了突出娛樂性,王晶不惜“魔改”金庸原著,讓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成為武林高手,把無厘頭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,連林青霞飾演的神龍教前教主夫人都被韋小寶征服。
金庸先生已于2018年去世,但他的武俠小說依然是巨大的通俗文學財富,其宏大格局、緊湊情節和豐富多彩的人物,非常適合改編成影視劇。然而近年來拍攝的金庸武俠劇大多是內地制作人主導,導演為求“新”而失于膚淺,年輕演員無法抓住角色神韻,缺失了金庸武俠最根本的意境。
綜合《環球時報》、《新快報》
新聞推薦
作者:郭德綱從此金圣嘆這位怪才就出名了。古人的“狂”和“怪”是建立在真才學的基礎上的,是一種讀書積累到足夠的“量...